產品分類
- + Merck Millipore
- + Thermo Fisher
- + IKA
- + 顯微鏡
- + 光度計
- + 成像系統
- + MACS Miltenyi
- + 均質機
- + 粒子計數器
- + 凍干機
- + 滅菌系統
- + 細胞
- + 微量移液工作站
- + 振蕩培養箱
- + 生物反應器
- + 切片機
- + 培養箱
- + 蠕動泵
- + 細胞破(粉)碎機
- + 轉印膜
- + 超濾管
- + Pellicon 超濾系統
- + 超低溫冰箱
- + 清洗機
- + 干燥機
- + 洗瓶機
- + 離心泵
- + 容積泵
- + 各種閥
- + 酶標儀
- + 洗衣板
- + 旋光儀
- + 折光儀
- + 行星球磨機
- + 振動篩
- + 基因導入儀
- + 手套系列
- + 接頭\\連接器
- + 培養板/培養瓶
- + 溫度控制系統
- + 制冷器
- + 存取系統
- + 軋蓋機
- + 細胞因子
- + 細胞分選儀
- + 生物安全柜
- + 滲透壓儀
- + 拉曼光譜儀
- + 電泳系統
- + 純水系統
- + 萃取儀
- + 譜新生物
- + TA 儀器
- + wako
- + 沃特世(Waters)
- + 實驗解決方案組合
CO2培養箱從環境控制到安全維護的四大關鍵點
更新時間:2025-06-25 瀏覽次數:20
CO2培養箱是細胞培養、微生物研究及藥物篩選的核心設備,其穩定性直接影響實驗結果。然而,高溫高濕環境易引發污染、溫濕度波動等問題。本文從環境控制、操作規范到維護保養,總結幾大關鍵注意事項,助力科研人員規避風險。
一、環境控制:溫度與CO2濃度的精準管理
1.溫度校準與波動控制:CO2培養箱需置于20-25℃的恒溫環境,避免陽光直射或空調直吹。建議使用獨立溫度記錄儀每日監測,確保溫度波動≤±0.1℃。例如,某實驗室通過加裝隔熱簾,將溫度波動從±0.3℃降至±0.08℃。
2.CO2濃度監測與校準:紅外傳感器需每3個月校準一次,使用標準氣瓶(5% CO2)驗證讀數。開門取樣后,CO2濃度恢復時間應<5分鐘,否則需檢查氣路密封性。
二、操作規范:無菌操作與污染防控
1.滅菌預處理:新設備初次使用前需進行180℃高溫干熱滅菌或90℃濕熱滅菌(部分型號支持),清除內壁殘留污染物。
2.無菌操作流程:培養皿、移液管等耗材需經紫外滅菌30分鐘,操作時佩戴無菌手套,避免手部接觸箱門密封條。培養箱內物品擺放需留出10%空間,保障氣流循環。
3.污染應急處理:若發現培養物污染,立即轉移未受污染樣本,并啟動高溫滅菌程序。污染嚴重時,需聯系工程師拆解內膽進行深度清潔。
三、維護保養:延長設備壽命的核心策略
1.濕度管理:水盤需每周更換無菌水,并添加0.1%硫酸銅溶液抑制微生物生長。避免使用蒸餾水(易滋生細菌),推薦使用去離子水。
2.HEPA過濾器更換:每6個月更換一次HEPA過濾器,更換后需運行“自凈模式”2小時,確保箱內空氣潔凈度達ISO 5級。
3.密封條檢查:每月檢查門封條是否老化,若發現裂紋或變形,需立即更換,避免外界空氣滲入導致溫濕度失控。
4.數據記錄與追溯:使用CO2培養箱內置數據記錄功能,或連接物聯網模塊實時上傳數據。異常數據(如溫度>37.5℃)需立即排查原因。
四、安全與能效:節能與風險防控
夜間或節假日可啟用“節能模式”,將溫度降低至4℃(需確保培養物耐受低溫)。長期停用時,需排空水盤并斷電,避免電路老化。
CO2培養箱的穩定運行需從環境、操作、維護三方面協同管理。通過標準化流程與定期維護,可顯著降低污染風險,保障實驗可重復性,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可靠支持。
- (上一篇):沒有了
- (下一篇):ISPE 2025丨東銳科技聯合Novatek助力制藥行業數智化轉型